主頁 > 非遺 > 熱貢藝術>詳情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為什么稱莫高窟為“東方藝術明珠”?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來源: 網絡 發布于:2023-10-15 19:43:15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歷史背景:敦煌石窟營建的一千年歷程,時值中國歷中上兩漢以后長期分裂割據,走向民族融合、南北統一,臻于大唐之鼎盛,又由顛峰而式微的重要發展時期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此期間,正是中國藝術的程序、流派、門類、理論的形成與發展時期,也是佛教與佛教藝術傳入后,建立和發展了中國的佛教理論與佛教宗派,佛教美術藝術成為中國美術藝術的重要門類,最終完成了中國化的時期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前秦建元二年(366年),僧人樂尊路經此山,忽見金光閃耀,如現萬佛,于是便在巖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。此后法良禪師等又繼續在此建洞修禪,稱為“漠高窟”,意為“沙漠的高處”。后世因“漠”與“莫”通用,便改稱為“莫高窟”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另有一說為:佛家有言,修建佛洞功德無量,莫者,不可能、沒有也,莫高窟的意思,纖胡就是說沒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為了。兆升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擴展資料: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,位于敦煌市東南25公里鳴沙山東麓宕泉河崖壁上,南北長約1600米。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(公元366年),歷經十六國、北魏、西魏、北周、隋、周、五代、宋西夏、元等朝代,營造千年之久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現在洞窟492個,其中珍存北涼至元各朝代繪制的壁畫45000多平方米,彩塑2400余身,飛天4000余身,唐宋木結構建筑5座,蓮花柱石和鋪地花磚數千塊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是一處由建筑、繪畫、雕塑組成的博大精深的綜合藝術殿堂,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、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,被譽為“東方藝術明珠”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莫高窟的彩塑多屬佛教人物及其修行涅槃事跡的造像。因為莫高窟的巖質疏松,無法進行雕刻,工匠們用的是泥塑。唐朝以前的泥塑在其它地方很少保存下來,因此莫高窟的大量彩塑更為珍貴難得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另外還有民族傳統神話題材及各種各樣的裝飾圖案。從壁畫中,可以看到各民族各階層的各種社會活動,如帝王出行、農耕漁獵、冶鐵釀酒、婚喪嫁娶、商旅往來、使者交會、彈琴奏樂、歌舞百戲……世間萬象,林林總總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莫高窟各個毀猜攔時代的壁畫中,有反映當時的一些生產勞動場面、社會生活場景、衣冠服飾制度、古代建筑造型以及音樂、舞蹈、雜技的畫面,也記錄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事宜,為研究4世紀到14世紀的中國古代社會提供了寶貴的資料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莫高窟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項目,1991年頒發“世界文化遺產”證書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關閱讀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,不作為商用,版權歸屬原作者,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,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,我們將立即刪除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? 非物質文化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關于本站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聯系我們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特別鳴謝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久久相见才有味海南话的发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