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府兵是東晉在招募北方流民基礎上組建的一支戰斗力很強的軍隊。下面我們談談北府兵是誰創立的,以及東晉的北府兵為什么那么厲害等話題,供參考。
一、北府兵是誰創立的
北府兵的最初創立者是東晉名將謝玄。太元二年(377年),東晉孝武帝任命謝玄為建武將軍、兗州刺史、領廣陵相、監江北諸軍事,鎮廣陵。
當時廣陵和京口聚居著大量逃避北方戰亂而來的流民,謝玄到任后,在這些人中選拔驍勇士卒如劉牢之等,建立了一支軍隊。
太元四年(379年),謝玄改鎮京口(今江蘇鎮江),因為當時京口是江東的軍事重鎮,時稱北府,故而其軍得名北府兵。
二、北府兵為什么厲害
首先,謝玄有經國才略,善于治軍。帳下將官劉牢之與何謙、高衡、劉軌、田洛及孫無終等人都是勇敢威武之輩。所謂強將手下無弱兵說的就是此時的北府軍。
其次,北府兵在組建時,大多是鄉黨、同族組成一軍,謝玄戰時并沒有拆散他們,士兵之間不是父子兄弟,就是鄉黨鄰里,這樣的軍隊團結力和凝聚力是很強的。
其三,北府兵的士卒和下層將領皆由招募而來,他們多為北方南下流寓淮南的流民及流民武裝的首領,有豐富的作戰經驗,驍勇善戰。
其四,由于得到東晉中央的大力支持,這支全新北府軍的編制和裝備比郗鑒時代更加規范和精良。
三、北府兵的戰斗表現
北府兵的軍事實力使它成為各政治集團爭奪的對象,北府將領也成為左右東晉政局的重要力量。太元八年(383年),在淝水之戰中北府軍以少勝多,一舉擊敗前秦數十萬大軍,一戰成名。
隆安三年(399年),孫恩起義,劉牢之率領的北府兵又成為鎮壓起義兵的主要力量。
晉安帝元興元年(402年),北府軍奉命征討在荊州割據的桓玄,劉牢之隨即投降桓玄,桓玄稱帝后削減劉牢之兵權,劉牢之意圖起兵對抗,眾叛親離之下自殺。
元興三年(404年),原北府軍參軍劉裕率余部在京口起兵反抗桓玄,并殺之。此后,新組建的北府軍成為劉裕的軍事支柱,為劉裕建宋提供了軍事保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