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國各民族幾乎者能釀造不同風味、不同品質的燒酒??傮w而言,少數民族燒酒的釀造具有以下共同點:
第一,發酵酒曲。一般是自行配制的土酒曲,燒酒的風味與品質的不同很大程度上是土酒曲之間的差異造成的。近年來,由于各地植被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,給土酒曲的配制帶來了一定的困難,農戶購買化工酒曲漸次增多,但按我國酒曲的習慣分類,少數民族習慣使用的化工酒曲和土酒曲都屬于小曲,因此,少數民族民間燒酒用曲雖然千差萬別,但基本上都屬于小曲的范圍。
第二,在燒酒釀造進程中,浸泡原糧、蒸烤酒飯。所用的水有相當嚴格的要求,有好水才能釀出好酒,是各民族的共識。大凡出好酒的地方,都是山青水秀之處,山泉清冽,溪流凈琮。
第三,蒸烤的器具基本相同,釀造的程序大體相似,小鍋小灶小曲烤小酒,蒸鍋天鍋木甑出好酒。普米族歌謠對蒸烤器具和釀造程序作了極為形象的描述:
朝山頭看去,
象有一個大海
朝山腳望去,
象有一只公雞在跳;
半山有個小嘴,
醇酒從嘴里流淌。
勤勞的姑娘
鎮守灶臺非把酒壇裝滿;
貪婪的小伙,
尋機舔吃流淌的酒滴,
守在灶旁不離開。
酒壇裝滿了,
姑娘真高興,
倒上一大碗讓小伙喝
小伙醉倒三天三夜
在這首反映釀酒勞動的歌謠中,普米族把蒸烤燒酒的灶鍋、甑設置方式喻為一座山,山頂的天鍋(冷卻鍋)被喻為大海,水鍋底火塘中的熊熊火焰是跳舞的紅公雞,木甑上的出酒管則是一張汩汩淌出美酒的嘴。這種設備安裝方式和釀造情景,反映了各民族民間釀制燒酒的共同特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