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高山族可以區分為泰雅人、賽夏人、布農人、曹人、魯凱人、排灣人、卑南人、阿美人等部族,他們由于居住地的不同,民風民俗也不盡相同,民居建筑風格也各不相同。
1、泰雅人的傳統建筑
泰雅為臺灣高山族中人口數量最多、分布最廣的族群,聚落形式是村集。泰雅人的傳統建筑類型有主屋、谷倉、雞舍、豬舍、頭骨棚架、望樓等。
2、賽夏人的傳統建筑
賽夏族群的人數較少,文化受泰雅人和漢族影響。聚落形式為三至五族組成一村,漁區、獵區、耕地為數個主要宗支與分支共有。
建筑類型有主屋、谷倉、雞舍、人頭棚、豬舍、廁所及前庭等。主屋為中心,一般屋身被隔為兩個以上房間??臻g的出現反映了對隱私的保護。
起居室在中間,左右為廚房。一般除了正面設有出人口以外,內壁或側面壁也會有出人口。墻壁為竹壁式。
屋子兩邊為雞舍或豬舍,屋前為稻田,后為高架的谷倉。主屋多為矩形平面,地基呈畚箕形,為平地式。屋頂為正入或側入山墻式。構架大體以中央及兩側列柱為主體,再安大梁和楣梁。
3、布農人的傳統建筑
布農人性情強悍,是臺灣少數民族中最早有住房的民族。聚落形式為三兩戶人家聚集一處,為散村形式。
建筑類型有家屋、前庭、工作室、儲藏室、豬舍、涼臺等。主屋為中心,一般建在將斜坡鏟平的山坡上,大多為半地穴的凹陷式,這樣可御寒取暖。
主屋山墻結構為正入山式,屋內為長方形,分割出前、中、后三室。前室左右為臥室,如有多人,再另加臥鋪。中室左右有爐、臺,后室為谷倉。
主屋一般不開設窗戶,以防毒蛇猛獸的侵害和敵人的進攻。屋頂為兩坡落水,以木料為骨架,上鋪石板、木板、皮、茅草等。兩墻大多用石塊壘砌。前庭大都鋪石板,豬舍等也用石板建造。
4、曹人的傳統建筑
曹人入口數量不多,聚落形式為主集村形,一般婚后自行住一處,為小家制。建筑類型有主屋、豬舍、雞舍、柴房,并有供全村部落使用的大集會所。
主屋的平面格局為橢圓形,屋內為單室制,以灶居中,旁邊四個角落為床鋪,用茅莖圍成屏障。房屋以圓木為架構,在柱子之間綁上圓木或圓竹為墻壁。主屋周圍為谷倉。
屋頂為半載式橢圓形,以茅草鋪頂。正面入口處屋檐離地面距離要高于左右雙壁屋檐。
集會場所為干欄式建筑,不設壁而只有欄桿,以木梯上下,這是曹人政治、信仰、文化活動中心,只有成年男子才可以從正門出入。
5、魯凱人的傳統建筑
魯凱人為小家庭制,各家均有姓氏及家號,以示社會階層。聚落形式較為密集,成有序排列。
建筑類型有居屋、前庭、倉廩、牛欄、豬欄、雞欄、織布小屋、冶鍛小屋、田間小屋、烘芋棚、工作場等。
主屋材料以板巖、木板為主,屋內用木柱、木梁支撐,柱身雕人形圖案,被認為神圣不可侵犯。屋內分前后兩部分,前部兩側均有床鋪,后部為飲食、工作之處。前庭墻面用石板鋪成,與屋前部齊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