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致和腐乳釀造技藝申報地區或單位:北京市海淀區
早在漢代,我國就發明了豆腐。為了便于貯存,人們加入酒糟進行腌制,由此形成腐乳。至清代,腐乳釀造技藝得到完善和提高,出現了名重一時的王致和腐乳,其傳統生產技藝一直傳承至今。
清代康熙八年(1669),安徽舉人王致和進京趕考,住在北京安徽會館。在備考期間,他依靠販賣豆腐維持生計。王致和利用老家的腐乳釀造技藝保存賣剩的豆腐,不經意間發明了臭豆腐這一獨特品種。其后臭豆腐生意日益紅火,王致和于是棄學從商,于清代康熙十七年(1678)在前門外延壽寺街創辦了“王致和南醬園”,前店后廠,生產臭豆腐。1958 年公私合營后,王致和南醬園遷至北京市海淀區,生產規模逐年擴大。
王致和腐乳釀造技藝傳承毛霉型發酵腐乳的制作工藝,主要生產紅腐乳和青腐乳(臭豆腐),產品具有“細、軟、鮮、香”的特點。王致和腐乳以大豆為原料,紅、白酒、白糖、食鹽為輔料,經微生物發酵而成,制作工藝較為復雜,從原料投入到成品產出需經大豆篩選、清洗、浸泡、磨漿、漿渣分離、豆漿加溫、凝固、壓榨、切塊、接菌、前期發酵、腌制、灌裝、后期發酵等幾十道工序,為期約為三個多月。舊時王致和腐乳釀造所用的工具很多,主要有大缸、石磨、柴鍋、石塊、木板、籠屜、壇子等。在歷史上,食用腐乳是廣大勞動人民攝取植物蛋白的重要途徑。王致和腐乳屬于發酵性豆制品,不僅營養豐富,而且富于藥用價值,具有降低膽固醇含量、降血壓等多種功能,是不可多得的理想保健食品。
近年來,王致和腐乳在生產上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。“王致和”商標被國家有關部門認定為“馳名商標”,王致和南醬園被商務部確定為“中華老字號”。目前,王致和腐乳行銷全國31個省、市、自治區,遠銷美國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亞、歐盟等多個國家和地區,王致和腐乳產品 廣受海內外消費者的歡迎和贊譽。